close
「狄奎凡氏症」
正式醫學名稱為橈骨莖突狹窄性腱鞘炎
也就是俗稱的媽媽手
因1895年瑞士外科醫師弗里莰 狄奎凡
詳談此症而得名
「媽媽手」是一種非常常見的手部肌腱發炎症狀
患者為女性朋友居多
好發年齡約30-50歲之間
好發因素包括過度使用、受傷以及懷孕產後
但隨著現代人使用電腦及3C產品的時間越來越長
媽媽手儼然也成為現代人的文明病之一
媽媽手的症狀?
媽媽手通常發生在慣用手
位置在大拇指的手背側
症狀是逐漸產生的
抓握和舉起物體時會加劇疼痛
如何診斷媽媽手?
- 大拇指背側會有壓痛感。
- 一般不需要X光檢測。
- 理學檢查: 將大拇指包覆在其他四指裡,做握拳的動作,手腕微微向下壓,會產生疼痛感。
如何治療媽媽手?
- 第一線是使用非類固醇消炎藥(Ex: 布洛芬、EVE) 。
- 使用護腕固定,讓手部休息。
- 如果吃藥及休息無效,可以施打類固醇,原則上不要過度頻繁施打,一般是不會有什麼副作用的。
- 如上述保守治療依舊無法獲得改善,最後一步就是手術,將壓迫肌腱的腱鞘切開。
以上是針對「媽媽手」的案例分析
希望能幫助到大家解惑
如果還希望我介紹什麼骨科知識
歡迎留言讓我知道
我是林宗諭醫師
如果喜歡我的解說分享
別忘記追蹤我的FB粉專:
文章標籤
全站熱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