相信大家應該都蠻常聽到

自己身邊的朋友說自己有「痛風」的問題

隨著現代飲食的高精緻化

痛風已經是現代不少人都有的病症之一了

痛風是中文名字形容得非常貼切、有意思的病名

如果你身邊朋友有痛風的問題

應該會聽他形容痛風是

「來如風、去如風」、「風一吹就會痛」

甚至想下床上廁所

可能連房門的距離都痛的無法到達

資深藝人許效舜在2022年時就曾經表示

痛風發作起來吃四顆止痛藥都沒用

甚至痛到需要住院

image

什麼是痛風呢?

痛風是一種由關節內尿酸單鈉結晶沉積

所引起的炎症性關節炎

通常表現為反復發作的關節腫脹和劇烈疼痛

痛風患者大約有10-25%的發病原因與基因遺傳有關

男性好發年齡大多在40-60歲

而女性在停經前受到雌激素保護

因此較少見痛風患者

除非有在服用特殊藥物

例如:利尿劑、結核藥或是抗腫瘤藥物

另外比較的別的是

牛皮癬、溶血性貧血、白血病以及化療的患者

因為體內的代謝率變高

也有較高的機會有痛風問題

image

 

痛風的成因與症狀為何?

痛風好發於下肢

尤其是大腳趾跟膝蓋部位

原因常見是普林代謝功能障礙導致高尿酸血症

使尿酸鈉鹽沈積在關節腔內

造成關節腫脹和變形

而痛風病史較久的患者

因為尿酸結晶長期堆積在關節處

常常可見凸起的痛風石

有些甚至大到會撐破皮膚

其內容物就像是粉筆灰或是白色牙膏狀

 

如何診斷痛風?

1.膝蓋發作時常伴隨有積水,可將其抽取作分析,檢驗可見晶體顯示強烈負雙折射針狀

2.照X光診斷:看是否有骨頭被侵蝕

3.抽血驗尿酸:能了解患者是否有高尿酸,但尿酸升高不能就診斷是痛風

80% 尿酸升高的人永遠不會痛風發作

image

 

如何治療痛風?

1.口服非類固醇類止痛藥(如:布洛芬、日本eve)是治療急性痛風發作的主要藥物。

2.常搭配秋水仙素,大多患者都能得到很好的緩解,但秋水仙素常見副作用是拉肚子,如果拉肚子太嚴重可以減少劑量。

3.如果患者有上述兩者藥物過敏或是不適用者,可與醫師討論改用類固醇治療。

4.有痛風石或是每年發作痛風 2 次以上的患者,可能需要長期改善痛風狀況的降尿酸藥物。

(例如:allopurinol安樂普利諾錠、benzbromarone優力康錠)。

5.痛風發生在膝蓋的患者可將其內的積水抽除,一般也可以快速減輕症狀。

6.痛風石一般不建議例行切除,除非已經破出皮膚或是有感染。

7.預防勝於治療,少吃高普林的食物 (如:火鍋肉汁、海鮮、內臟、香菇) 才能讓痛風遠離你!

image

以上是針對「痛風」的案例分析

希望能幫助到大家解惑

如果還希望我介紹什麼骨科知識

歡迎留言讓我知道

我是林宗諭醫師

如果喜歡我的解說分享

別忘記追蹤我的FB粉專:

骨科生活 林宗諭醫師

arrow
arrow

    林宗諭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